梁上君子文言文
1. 梁上君子古文翻译
寔在乡闾,平心率物其有争讼,辄求判正,晓譬曲直,退无怨者。
译文:陈寔在乡间,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。百姓争执时,陈寔判决公正,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,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。
译文:大家感叹说:“宁愿被刑罚处治,也不愿被陈寔批评。”当时年成不好,民众没有收成,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,躲在房梁上。
志乃叹曰:"宁为刑罪所加,不为陈君所短。“时岁荒民俭,有盗夜入其室,止于梁上。
译文:陈寔暗中发现了,就起来整顿衣服,让子孙聚拢过来,正色训诫他们说:“人不可以不自己努力。
寔阴见,乃起自整拂,呼命子孙,正色训之曰:“夫人不可不自勉。不善之人未必本恶,习以性成,遂至于此。梁上君子者是矣!”
译文: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,(坏)习惯往往由(不注重)品性修养而形成,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。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!”
盗大惊,自投于地,稽颡归罪。寔徐譬之曰:“视君状貌,不似恶人,宜深克己反善。然此当由贫困。”
译文:小偷大惊,从房梁跳到地上,跪拜在地,诚恳认罪。陈寔开导他说:“看你的长相,也不像个坏人,应该深自克制,返回正道。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。”
令遗绢二匹。自是一县无复盗窃。
译文: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。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。
出自《后汉书·荀韩钟陈列传第五十二》。
扩展资料:
梁上君子:liáng shàng jūn zǐ
基本释义:梁:房梁。躲在梁上的君子。窃贼的代称。现在有时也指脱离实际、脱离群众的人。贬义词。
出处:宋·苏轼《东坡志林》:“近日颇多贼;两夜皆来入吾室。吾近护魏王葬;得数千缗;略已散去;此梁上君子当是不知耳。”
译文:最近很多贼;两个晚上都来进入我的家。我最近护魏王葬;得到几千缗;几乎已经散去;这个窃贼一定是不知道罢了。
近义词:
偷鸡摸狗 :指偷窃的行为。也指不正经的勾当。
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四十六回:“小人如今在此,只做得些偷鸡盗狗的勾当,几时是了;跟随的二位哥哥上山去,却不好?”
反义词:
正人君子:旧时指品行端正的人。现多作讽刺的用法,指假装正经的人。
出处:《旧唐书·崔胤传》:“胤所悦者阘茸下辈,所恶者正人君子。人人悚惧,朝不保夕。”
译文:我所高兴的品格卑劣的人,所厌恶的正人君子。人人恐惧,朝不保夕。
百度百科-梁上君子
2. 梁上君子的文言文答案寔在乡闾,平心率物.其有争讼,辄求判正,晓譬曲直,退无怨者.至乃叹曰:“宁为刑罚所加,不为陈君所短.”时岁荒民俭,有盗夜入其室,止于梁上.寔阴见,乃起自整拂,呼命子孙,正色训之曰:“夫人不可不自勉.不善之人未必本恶,习以性成,遂至于此.梁上君子者是矣!”盗大惊,自投于地,稽颡归罪.寔徐譬之曰:“视君状貌,不似恶人,宜深克己反善.然此当由贫困.”令遗绢二匹.自是一县无复盗窃.译文:陈寔在乡间,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.百姓争着打官司时,陈寔判决公正,清楚详细的说明正确和错误两个方面,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.大家感叹说:“宁愿被刑罚处治,也不愿被陈寔批评.”当年闹饥荒,人们没有收成,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,躲在房梁上.陈寔暗中发现了,就起来整顿衣服,让子孙聚拢过来,严肃训诫他们说:“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.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,(坏)习惯往往由(不注重)品性修养而形成,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.屋梁上的那个人就是这样!”小偷大惊,从房梁跳到地上,跪拜在地,诚恳认罪.陈寔慢慢详细地告诉他说:“看你的长相,也不像个坏人,只要克制自己不正当的欲望.这样做,是因为你的贫困.”命令赠送二匹绢给小偷.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.[字词解释]乡闾:乡里率物:做人们的表率晓譬曲直:清楚详细地说明对错 晓,明白的,清楚的 譬,详细说明 曲直,正确与错误整拂:整理拂拭衣服稽颡:叩头克己:克服个人不正当的欲想平:公正短:指责 责备 岁:正值 夫:语气词,用于句首,表示下面要发表议论 遗(wèi):赠送 止:停留 是:这样 正:公正。
3. 《梁上君子》这篇文言文的翻译译文 陈寔在家乡间,秉心公正为人表率,若有争论是非,就到他那里求个公正判断,他一定据理详细说明对错,当事双方事后都没有什么异议.有人甚至说:“情愿被官府惩罚,也不愿被陈先生说不是.” 当年收成不好老百姓贫困,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,躲在房梁上.陈寔暗中发现了,就起来整顿衣服,让子孙聚拢过来,严肃地训诫他们说:“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.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,(坏)习惯往往由(不注重)品性修养而形成,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.屋梁上的先生就是这样的人!”小偷非常惊恐,从房梁跳到地上,向陈寔叩头请罪.陈寔慢慢详细地告诉他说:“看你的样子,不像是个坏人,应该赶紧改掉自己的坏毛病重新做个好人.然而你干这行也是被穷困所迫.”吩咐送给他两匹绢.从此以后全县没有在偷盗的人.道理:做任何事情要因势利导方法:做思想工作时,方法不要简单粗暴,要分析事情的本质 ,对犯了错误的人立足于挽救,往往能收到积极的效果.。
4. 梁上君子文言文阅读梁上君子
编辑本段原文
陈寔,东汉人也,为人仁爱。时岁饥民馁,有盗夜入其室,栖(1)于梁上。寔阴(2)见之,乃起整衣,呼儿孙起,正色训之,曰:“夫(3)人不可不自勉。不善之人未必本恶,习以成性,遂至于斯(4)
”儿孙曰:“孰(5)也?”寔指梁上盗曰:“梁上君子者是也。”盗大惊,自投于地,叩头归(9)罪。寔徐(6)谕(7)之曰:“视君状貌,不似恶人,宜省(8)己为善。”实知其贫,乃令人与之绢二匹。自是一(10)县无复盗者。
编辑本段参考译文:
陈寔是东汉人,为人仁厚慈爱。那一年闹饥荒,百姓饥饿。有一个偷盗的人晚上进入他的屋子,躲藏在梁上。陈寔暗中看到了他,于是起身整理衣服,叫他的儿孙起来,神情严肃地开导他们说:“人不能不自己勤勉,不善良的人本性未必是坏的,只是习惯了成为习性,于是就成了这样子。”儿孙说:“谁成了这样子?”陈寔指着梁上的盗贼说:“就是那梁上的君子。”盗贼很吃惊,自己跳下地,磕头认罪。陈寔慢慢地开导他说:“看你的相貌,不像是坏的人,应该反省自己为好。”陈寔知道他很穷,于是让人给了他二匹绢。从此整个县中再没有偷盗的人了。
编辑本段字词解释:
1栖:躲藏
2阴:暗中
3夫:发语词,无实意
梁上君子(4张)
4斯:这样
5孰:谁
6徐:缓缓地,慢慢地,这里有认真的、严肃的意思
7谕:使……明白
8省:反省
9归:承认
10一:整个
编辑本段问题参考
人们根据这个故事,引申出"梁上君子"这句成语。"梁"是房梁,"君子"是古代对有教养的读书人的称呼,用在这里含有幽默的意思。"梁上君子"被用作小偷、窃贼的代称。
后来"梁上君子"还用来比喻那种上不着天、下不着地、脱离实际的人。
中心:不善之人未必本恶,习以成性,遂至于斯,梁上君子者是矣!意思: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。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,(坏)习惯往往由(不注重)品性修养而形成,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。屋梁上的那个人就是这样! 我认可,因为与其狠狠责骂那位“梁上君子”,还不如劝他,指导他,给他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
编辑本段资料链接
盗与贼。现代汉语中,盗指强盗,贼指小偷,而文言中恰恰与此相反:盗多指小偷,贼多指强盗。上文“盗夜入其室”、“盗大惊”中的两个“盗”,均指小偷;“无复盗者”中的“盗”指偷窃。
编辑本段道理
1.为人要宽容别人,要给别人改正从新的机会.更要尊重别人。哪怕对方犯了错误也要给对方足够的尊严.
2.对待别人犯的错误不应该一味的责罚,而应对之教导,使其能够从错误中走出来.也反应出教导者有着高尚品格.
5. 梁上君子古文翻译寔在乡闾,平心率物其有争讼,辄求判正,晓譬曲直,退无怨者。
译文:陈寔在乡间,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。百姓争执时,陈寔判决公正,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,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。
译文:大家感叹说:“宁愿被刑罚处治,也不愿被陈寔批评。”当时年成不好,民众没有收成,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,躲在房梁上。
志乃叹曰:"宁为刑罪所加,不为陈君所短。“时岁荒民俭,有盗夜入其室,止于梁上。
译文:陈寔暗中发现了,就起来整顿衣服,让子孙聚拢过来,正色训诫他们说:“人不可以不自己努力。 寔阴见,乃起自整拂,呼命子孙,正色训之曰:“夫人不可不自勉。
不善之人未必本恶,习以性成,遂至于此。梁上君子者是矣!” 译文: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,(坏)习惯往往由(不注重)品性修养而形成,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。
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!” 盗大惊,自投于地,稽颡归罪。寔徐譬之曰:“视君状貌,不似恶人,宜深克己反善。
然此当由贫困。” 译文:小偷大惊,从房梁跳到地上,跪拜在地,诚恳认罪。
陈寔开导他说:“看你的长相,也不像个坏人,应该深自克制,返回正道。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。”
令遗绢二匹。自是一县无复盗窃。
译文: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。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。
出自《后汉书·荀韩钟陈列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66303739传第五十二》。
扩展资料:
躲在梁上的君子。窃贼的代称。
现在有时也指脱离实际、脱离群众的人。贬义词。
出处:宋·苏轼《东坡志林》:“近日颇多贼;两夜皆来入吾室。吾近护魏王葬;得数千缗;略已散去;此梁上君子当是不知耳。”
译文:最近很多贼;两个晚上都来进入我的家。我最近护魏王葬;得到几千缗;几乎已经散去;这个窃贼一定是不知道罢了。
近义词: 偷鸡摸狗 :指偷窃的行为。也指不正经的勾当。
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四十六回:“小人如今在此,只做得些偷鸡盗狗的勾当,几时是了;跟随的二位哥哥上山去,却不好?” 反义词: 正人君子:旧时指品行端正的人。现多作讽刺的用法,指假装正经的人。
出处:《旧唐书·崔胤传》:“胤所悦者阘茸下辈,所恶者正人君子。人人悚惧,朝不保夕。”
译文:我所高兴的品格卑劣的人,所厌恶的正人君子。人人恐惧,朝不保夕。
淑女剑与君子剑是一对,是《神雕侠侣》中的利器。君子剑、淑女剑原本属于绝情谷谷主公孙止的家传之宝,被其收藏在绝情谷水仙山庄的剑室之中,藏在剑室中一幅画的背后,被在剑室中挑选武器的杨过、小龙女二人发现,之后就成了他们的武器。
君子剑与淑女剑一模一样,大小长短,全无二致,双剑的材料完全相同,都具有极强的磁性,如果放的距离较近,双剑会自动吸在一起。君子剑后落到少年杨过手中,与小龙女手里的淑女剑联剑出击,以玉女素心剑法威震天下。
扩展资料:
创作背景
1959年,金庸在创作《神雕侠侣》的时候准备创办《明报》,既然要创办《明报》,自然就要有一部足以与《射雕英雄传》相比美的力作来吸引读者。而吸引读者的最佳捷径,当然是写作《射雕英雄传》的“后传”或“续书”。
金庸在《神雕侠侣》的创作过程中,也无意间使其中的英雄人物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着重重苦难,但又能遇到别人无法遇到的机会。《神雕侠侣》从1959年5月20日起在金庸一手创办的《明报》创刊号上开始连载,并配有大幅插图,这部小说写了两年多,刊载历时近三年。
作者简介
金庸,本名查良镛,浙江海宁人,1924年生。曾任报社记者、编辑,**公司编剧、导演等。1959年在香港创办《明报》机构,出版报纸、杂志及书籍,1993年退休。先后撰写武侠小说十五部,开创了中国当代文学新领域。并兴起海内外金学研究风气。
百度百科——君子剑
百度百科——淑女剑
百度百科——神雕侠侣
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.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.com
图片声明: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。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,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,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,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。如有恶意碰瓷者,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!